歡迎轉貼連結(Links).嚴禁轉載圖文
© 2025-2006 Jingxuan.時空旅人
本著作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4.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
旅遊時間:Dec. 24, 2010(Wed)
旅遊資訊:Basilica Papale di San Pietro(St. Peter’s Basilica), Vatican
遊誌列表:[義大利旅誌]2010/2011 Travelogs:Rome and Italy Suburbs
—-在世界最小的國家-梵蒂岡,我們遊歷了館藏豐富的梵蒂岡博物館(延伸閱讀)、親臨了聖彼得廣場
(延伸閱讀),最後置身於目前世上最大天主堂-St. Peter’s Basilica(聖彼得大教堂),感覺動容!
目前我們眼見的大教堂位置是建築在更古老的“聖彼得大殿”之上,那是由曾頒佈<<米蘭詔書>>並承認
基督教合法性且將羅馬首都遷移到拜占庭(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)的羅馬帝國皇帝-Constantinus I
Magnus(君士坦丁大帝,272-337)資助,當時就蓋在Saint Peter(聖彼得,1BC-64)之墓穴上。
聖彼得大殿自326-333建成,為古羅馬的Basilica(巴西利卡)式建築,而如今“Basilica”這一名詞
在特殊地位的教堂則被冠於「宗座聖殿」的頭銜。在聖彼得大殿曾發生一歷史時間,在800年的聖誕節,Charlemagne(查理曼大帝,742-814)在此被教宗Leo III(750–816)加冕而成“羅馬人的皇帝”。
有關這歷史的一幕也變成溼壁畫故事主軸,可見於博物館拉斐爾陳列室“Crowning of Charlemagne”內。
有關“聖彼得之墓”地點真偽,這只是天主教傳統認為Saint Peter(聖彼得,1BC-64)在此殉教的說法,
而聖彼得(耶穌十二使徒之一)也成為了天主教第一任羅馬主教,第一任安提約基亞(安提阿)主教。
然而在教堂一側-Entrance to Sacristy & Treasury,我們在這裡一大塊的白色大理石碑-
List of Popes buried in St Peter’s,隱約可以看見左上較大的字體寫著首任教宗-“S. Peters” 。
如今我們所看到的“聖彼得大教堂”則是由教宗Julius II(尤里烏斯二世,1443-1513)所改建,
教堂(大殿)自1506至1626年完工,長達120年,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和藝術家都曾參與建築工程。
而參與建築中最有名的當屬Michelangelo Buonarroti(米開朗基羅,1475-1564)和
Gian Lorenzo Bernini(貝尼尼,1598-1680),前者設計了最引人主義的“大圓頂”(Dome),
後者則設計了“聖扇體”(Baldacchino)等,讓教堂內外都呈現一種文藝復期中的巴洛克式建築。
這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,呈現一個拉丁十字架的結構,佔地23,000平方米,可容納超過六萬人。
來到這有數個重點須細心參觀,依序說明如下(建議先做好功課,否則就好像Jing一樣感到遺憾):
1)聖彼得雕像(Ancient statue of St. Peter);
一般認為是Atnolfo di Cambio(1240-1300/1310)的作品,雕像的某隻腳因被教徒觸摸而成銀色。
2)教宗亞力山大七世墓(Monument to Alexander VII,由年屆80的Bernini所設計);
在教宗腳下踩著的暗紅色大理石所雕刻的祭毯子就如同真實一般,可參考WIKI圖片。
3)教宗Clement XIII紀念碑(Monument to Clement XIII,by Antonio Canova, 1792)
由新古典風格雕刻家Antonio Canova(卡諾挖,1757-1822)所做,
教宗呈跪拜祈禱之姿,左邊的雕像象徵教宗,右邊則代表者死亡。
4)▲ 聖傘體( Papal Altar and Baldacchino,Bernini於1633年完成);
Bernini在25歲(1624年)利用萬神殿(Pantheon)前廊所拆卸的建材,運用四根高達20公尺的螺旋柱,
頂著一華麗的頂篷,重達3.7萬公斤,為全世界最大的銅鑄物,這一偌大的物件展現的是華麗和浮誇的
巴洛克風格,位於教堂中央位置,聖傘體下方是聖彼得的墓穴-The Confessio(Maderno,1615-17)。
5)▲ 寶座和光輪(Cathedra Petri – Altar of the Chair,Bernini於1666年完成)
Bernini在聖彼得大教堂最後一件作品,在寶座(The Tribune – Altar of the Chair)上方為一
光芒四射的榮耀龕(有一和平鴿)及寶座木椅,椅上有兩個小天使,手持開啟天國鑰匙和教皇三重冠。
這張寶座(Chair of Saint Peter)非“S. Peters所使用過,目前只視為教堂精神象徵與裝飾,無人使用。
6)圓頂(The Dome by Michelangelo和Giacomo della Porta,1590)
Michelangelo接手完成圓頂時已年屆72,他僅完成了圓頂的設計,隨後由(1614)完成大教堂立面的
Demenico Fotana(馮塔納,1543-1528)和Giacomo della Porta(波塔,1533-1602)完成。
聖彼得大教堂外形華麗和結構完美的大圓頂成了這偉大建築的地標,參觀者可選擇搭乘電梯
(€7)或徒步(€5)登圓頂眺望羅馬市區,或從羅馬的Pincio Gardens山丘上觀賞教堂夕陽之美。
7)The Holy Door by Vico Consorti, 1949
進入教堂前有三扇大門,從左到右依序別為Door of Death(by Manzù, 1961-64)、
The Filarete Door(by Antonio Averuline known as Filarete, 1445)和Holy Door。
值得一提的是Holy Door只在Holy Year(Jubilee)時由教宗開啓,上次開啓在2000年。
Holy Year(Jubilee)隔25年才會發生,所以預計下一次Holy Door開啓之時就在2025年。
8)▲ 聖殤(Pietà,by Michelangelo Buonarroti, 1499)
這就是早前所和大家提到的真品(在梵蒂岡博物館有一件複製品,可參考延伸閱讀),
此雕刻品是Michelangelo最著名作品之一,放置於聖殤禮拜堂(Chapel of the Pietà )內。
聖殤描繪了聖母抱著從十字架卸下的耶穌,即使隔著一片玻璃,仍能感受到聖母的堅強,
Michelangelo創作這作品時才22歲,也是他唯一親筆落款的作品(在聖母衣帶上簽名)。
倘若真要細數教堂內的藝術品,那真是一天一夜都說不完,對於我們這些短暫逗留的旅人來說,
還是建議出發前先溫習,可參考教堂網頁Floor plan,到現場參觀當下對於位置和典故也較有概念。
若時間允許的話,個人還是會選擇聖誕節前夕到St. Peter’s Basilica(聖彼得大教堂)內參觀和遊歷,
我們參觀教堂時值平安夜,內外都已經在籌備當晚的子夜彌撒活動,參觀之餘也能感受到聖誕氣氛。
集宗教和藝術為一體的St. Peter’s Basilica(聖彼得大教堂)來說,一生要參觀一次的說法也不為過。
然而,17th聖彼得大教堂建成前,當時世上最大教堂為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(Hagia Sophia),
確定有機會造訪這兩大歷史偉大建築時,心情當然是非常期待,在這一生能參觀多少就多少,加油吧!
…旅行是為了豐富心靈而不讓自己侷限於自我小宇宙中.Jingxuan 111211.1911…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Vatican︰Piazza San Pietro(Saint Peter’s Square)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Vatican︰The Sistine Chapel & Raphael’s Stanze, Musei Vaticani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Vatican︰Pinacoteca & Gallery of Maps, Musei Vaticani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Vatican︰Museo Pio Clementino & Museo Chiaramonti, Musei Vaticani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Vatican︰Museo Egizio, Musei Vaticani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食誌]Rome︰Breakfast at Caffe Castroni(Ottaviano)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Rome︰Fontana di Trevi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Rome︰Piazza di Spagna and Piazza Barberini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Rome︰Piazza Venezia and Piazza del Popolo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Rome︰Foro Romano, Palatino and Bocca della Verità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Rome︰Colosseum and Arco di Constantino
.延伸閱讀:[義大利遊誌]Rome︰Tirreno Airport Bus to Rome and Roma Pass
.遊誌列表:[義大利旅誌]2010/2011 Travelogs:Rome and Italy Suburbs
.旅遊資訊:Basilica Papale di San Pietro(St. Peter’s Basilica), Vatican
—-
無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