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Jing旅遊地圖中,世界上有兩座紀念性建築物的凱旋門(Triumphal arch),是必須前往的。
第一座是法國的巴黎凱旋門(Arc de Triomphe de l’Étoile),再來就是德國柏林的布蘭登堡門了。
#2 此次在柏林旅行,我們住在市區外(近柏林火車站)之社區旅館內(延伸閱讀),每天都要步行
約2公里的路程(需時半小時),途徑德國國會大廈,再抵達布蘭登堡門(Brandenburger Tor)。
(圖上為菩提樹下大道,近博物館島的腓特烈大帝騎馬像 Reiterstandbild Friedrichs des Großen)
#3 認識布蘭登堡門(Brandenburger Tor),得從中世紀中北部歐洲邦國-普魯士(Prussia)說起。
15世紀時,柏林為布蘭登堡選侯國的首府;1701年,腓特烈一世即位則將柏林作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。
#4 腓特烈一世的兒子腓特烈威廉一世於1734年為鞏固軍事力量,在柏林建立城牆,1735年則在西面
設立一座城門,城門外的道路可直接通往哈弗爾河畔布蘭登堡,也因此該城門的名為布蘭登堡門。
(備註:布蘭登堡如今為德國布蘭登堡州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,但她卻是普魯士王國的發源地。)
#5 1735年的城門非常簡陋,是一座僅用兩根巨大石柱支撐起來的簡陋石門,設計者為菲利普·格拉赫。
接著腓特烈二世(有腓特烈大帝之稱,圖#2即其雕像)繼承父親腓特烈威廉一世統治,國力推上高峰。
#6 腓特烈二世贏得了七年戰爭(1756-1763),普魯士從此崛起,成英、法、奧、俄外又一歐洲列強。
腓特烈二世為繼任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留下了一個穩定普魯士,後者於1788年下令重建布蘭登堡門。
#7 1788至1791年,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打造新古典主義風格-布蘭登堡門(Brandenburger Tor),
也就是我們眼前所見,見證德意志民族興衰史的「德意志第一門」(或稱「德國凱旋門」)砂岩建築。
(圖上是布蘭登堡門西側的三月十八日廣場以及六月十七大街的起點,盡頭可見柏林勝利紀念柱。)
#8 布蘭登堡門的東側是柏林老城(也就是菩提樹下大道),是為內門;西側則通往城外,則為門外。
圖上即是三月十八日廣場,為德國許多重大事件與集會的發生地,當下途徑,即見一些和平抗議活動。
#9 布蘭登堡門的設計者為普魯士建築師朗漢斯,當時是以雅典衛城的城門作為藍本,城門高26公尺。
從德國國會大廈(Reichstag)頂樓(需要預約才能免費參觀),我們也望見布蘭登堡門(如圖上)。
#10 菩提樹下大道(Unter den Linden)緊鄰布蘭登堡門,向東延伸至柏林電視塔(Fernsehturm),
大部分知名景點如佩加蒙博物館(延伸閱讀)及查理檢查哨(Checkpoint Charlie)等都在這一個方向。
…漫步在菩提樹下大道,感受首都大街的動人故事.Jingxuan 160508.1911…
.延伸閱讀:[德國遊誌]Berlin:佩加蒙博物館.Pergamonmuseum
.延伸閱讀:[德國遊誌]Berlin:博物館島週邊.Berliner Dom, Museumsinsel, Hackesche Höfe…
.延伸閱讀:[德國遊誌]Berlin:柏林住宿.Pension Am Schloss Bellevue
.延伸閱讀:[德國食誌]Berlin:柏林早餐.Pension Am Schloss Bellevue(2Ds…
.遊誌列表:德國旅誌/旅人包 Germany Trip/Travelog
.旅遊資訊:Brandenburger Tor and Unter den Linden, Berlin
#11 據悉,若按照德(原)文翻譯,Unter den Linden的中文意思應該是「椴樹下」,但是或許是因為
日文翻譯的意思(椴樹也被稱為菩提樹),這條大街就被稱呼菩提樹下大道為至今,是個美麗的誤會。
#12 附帶一提,椴樹(Tilia)在日耳曼人心中是神聖的,被認為是女性的植物,被尊奉為愛情與幸運
女神弗蕾亞(Freyja)。旅行當下,菩提樹下大道上路樹都被聖誕燈飾裝飾著,靜謐的一切讓人心靜。
#13 布蘭登堡門(Brandenburger Tor),白天與夜景我們都捕捉到了(還包括聖誕樹的城門夜景)。
此凱旋門的規模雖然比法國巴黎凱旋門小許多,但是,她卻意外讓人感覺更為親切,與民同在的驕傲。
#14 如前所提,布蘭登堡門在1791年打造完成後,普魯士雕塑家沙多夫在2年後(即1793年)再為
城堡門計並完成了一尊「勝利女神四馬戰車」(Quadriga)雕像,就矗立在城堡門中央處,更顯莊嚴。
#15 此「勝利女神四馬戰車」曾經在1806年被當時攻下普魯士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的拿破崙所拆下,
以作為戰利品準備運回巴黎(就好像拿破崙也曾於1797年強行將聖馬爾谷之馬從威尼斯搬到巴黎般)。
#16 所幸在1814年,參加第六次反法同盟普魯士佔領了巴黎,拿破崙還沒來得及將神像立起即失政權。
勝利女神像重回柏林。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,布蘭登堡門在柏林戰役中遭受嚴重的摧毀,而勝利
女神像當時被德國士兵轟炸只剩一隻馬頭(因蘇聯士兵在神像上插上紅旗),今所見為二戰後重建品。
#17 二戰後德國分裂成東、西德,布蘭登堡門屬東柏林管轄。1989年11月日,柏林圍牆倒塌之後,
布蘭登堡門逐再次開放,象徵著德意志帝國的第一次統一和興盛(兩德統一,1990年10月3日)。
#18 經過布蘭登堡門正中間最寬道路(1918年威廉二世退位之前,原專為王室成員所通行設計),
看著內側牆面上的浮雕(羅馬神話人物如海格力斯及米諾娃等),我們感受到德意志人的堅毅不拔。
(備註:日耳曼民族涵蓋北歐、西歐及中歐,德意志人並非僅指德國人,但確定是日耳曼人之一支。)
無留言